物聯網,簡稱IOT,在過去十年里呈指數級增長。事實上,據摩根士丹利估計,到2020年,將有750億臺設備連接互聯網。
無論是在運輸、制造、客戶服務還是其他領域,物聯網都無處不在,并且正在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在本文中,我們將選擇其中一些用例,并介紹物聯網給我們社會帶來的力量和革命。
盡管制造業和工業加工取得了進步,但仍有許多公司在使用“停機修復”模式。如果任務關鍵型設備上沒有先進的傳感器和技術,就很難判斷出機器何時會發生故障。
如果設備發生災難性的故障,那么這些故障對工人來說可能是極其危險的。
通過物聯網,企業能夠收集設備狀況的實時信息。機組人員可以及時發現異常情況,并可以采取措施立即補救,補救甚至可以自動化。
因為企業可以更好地監測設備,所以他們可以根據物聯網傳感器收集的數據進行預測性維護。當應用程序處理數據時,它能夠檢測到警報信號,這樣,工廠工程師就可以在問題變得更糟之前修復故障。
物聯網在制造業和工業生態系統中的集成有助于確保工人安全。不僅如此,它還提高了效率,因為機器故障造成的中斷更少。此外,由于事故較少,因此停機也更少,并且每家工廠的生產效率都會提高。這有助于提高工業公司的利潤。
這或許是物聯網技術最著名的應用之一。可以肯定地說,如果沒有物聯網和強大的無線網絡,自動駕駛汽車就不可能實現。今天,有越來越多的公司在探索自動駕駛汽車技術。自動駕駛汽車比人類駕駛的汽車更安全,效率也更高。未來城市的設計師甚至將它們視為一種消除停車場、創造更人性化環境的一種方式。
自動駕駛汽車何時會普及并可供購買還有待觀察。不過,它們可能最快在2020年向公眾提供服務,甚至有人預測到2040年將有95%的采用率。但無論多久被采用,自動駕駛汽車依然是物聯網的革命性用例。
資產跟蹤是物聯網最強大的用例之一。現在,已經有數十家物聯網產品和軟件公司致力于跟蹤資產,從汽車、集裝箱到建筑設備等。
盡管GPS(全球定位系統)已被廣泛使用,但新的定位服務已經進入市場。連網設備能夠相互通信,這使得傳感器到傳感器的通信成為GPS的一個良好替代者。因此,任何連接物聯網傳感器的物體都可以在全球范圍內被跟蹤。隨著更多數據的收集,公司可以更好地了解問題發生的時間和方式,甚至預防它們。例如,通過了解道路的溫度、速度和性質,一些公司可以決定改變卡車的行駛路線。對于運輸公司來說,改進的跟蹤意味著更好的物流、更少的延誤和更少的事故。隨著時間推移,物聯網將變得更加經濟實惠,而基于物聯網的資產跟蹤和監控也必將變得更加普遍。
世界人口正在老齡化。由于世界人口的增長和醫療技術的進步,人類壽命越來越長。據預測,在2015年至2030年期間,年齡在60歲以上的人口數量將從9億增加到15億,增長56%。
物聯網的一個潛在革命性應用可能是家庭醫療。今天,許多人選擇在家養老,而不是住在養老機構里。盡管家庭護理人員在幫助老年人方面很用心,但他們不能提供全天候護理。
這就是物聯網的用武之地,放置在家中并由老年人佩戴的傳感器可以監測其狀況。心率監測器可以檢測過度勞累,陀螺儀可以檢測跌倒并發出提醒,而其他設備可以監測老年人的健康狀況。
物聯網最常見的問題之一是如何為所有這些智能解決方案提供動力,而答案就是邊緣計算。雖然物聯網設備可以收集數據,但它們并不是為處理和分析數據而設計。
邊緣計算是一種新的計算方法,它使用較小、分散且地理位置更近的邊緣服務器來替換和支持數據中心。邊緣服務器安裝在離連網設備僅幾步之遙的地方,因此可以快速收集和分析數據。這保證了應用程序的低延遲和高數據處理速度,從而實現自動駕駛汽車等物聯網創新。
(本文轉載自電子發燒友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