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們的普遍認知中,一切被人工制造出來的物體都屬于特殊的工具,比如汽車、火車、飛機等,都屬于交通工具,而手機等無線電通訊設備都屬于通訊工具。
面對不斷發展的科學技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便利,尤其是智能產品的增多,給人們帶來了很多全新的體驗,它們依然屬于工具的范疇,可以為人們分擔更多的工作。因此,人工智能或許也應該屬于高科技工具,它們沒有意識,也沒有復雜的情感,仍然需要人類的操控。
不過有一部分觀點認為,近年來人工智能的發展速度遠超想象,它們很有可能在未來突破某些限制,成為地球的主宰者,普通的生物根本無法超越,人類同樣束手無策。這也就意味著,人工智能其實具備無限潛力,為了證明這個觀點,相關研究人員給出了更加充分的論據。
實際上,人工智能從誕生之初就已經不僅僅是一種工具,它們更偏向于特殊的生命體,唯一的缺陷就是沒有自我意識。這是人類留下的最后一道防線,沒有人能夠保證它們某天不會因此失去控制。
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人工智能與我們理解的傳統生命形式不同,它們以金屬和二氧化硅為主體,依靠電能為主要能源。但是傳統生命是碳基為主,植物以光合作用提供能量,動物以其他方式的營養攝入為主。
如果按照這樣的方式去理解,其實人工智能就已經可以與普通生物并肩,加上它們沒有傳統的繁衍方式,可以通過復制來進行傳承,包括各種信息。這樣一來,人工智能的更新換代速度就會更快,只要有充足的能源供應,它們就有望以指數的形式增長,很快就能夠超越人類文明。
人工智能擁有自我意識后,就將發揮巨大的潛力,這對人類來說未必是一件好事。甚至還有科學家試圖借助人工智能實現移民外星的夢想,一旦它們統治新的星球,人類就將面臨更大的威脅。所以我們未來的每一步都需要謹慎邁出,面對強大的人工智能,我們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發展自身。
(本文轉載自電子發燒友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