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的、海爾、格力三大電器大廠都公布了上半年營收情況,格力電器增幅最高,主要就是得益于上半年空調業務的增長。
近2年來,空調市場連續保持2位數以上增長,隨著8月份的結束,空調行業又再進入冷年,許多空調企業開始總結并和上下游合力研發新品。
產業在線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中國家用空調行業的總生產量是8792萬臺,同比增長13.2%,總的銷量是9070萬臺,同比增長14.3%。
從數據角度來看,在去年同期高基數的基礎上再創出新的歷史高點,且增長率還保持在雙位數,這樣的成長是任何一個傳統家電產品都很難企及的。對比其他家電產品的發展形勢,空調在2018年的表現可謂一枝獨秀。
正是由于近兩年空調市場高位運行,保持兩位數以上的增長,也吸引了不少中小品牌進入三四線市場或者電商平臺。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參與行業競爭的品牌已超過200個。
國家信息中心資深產業專家蔡瑩認為,在保持增長的同時2018冷年非常可喜的現象是新興的智能空調等品類也保持了上升的趨勢。
從歷史數據看,智能空調在2014-2018冷年銷量占比穩步提升,分為為5.17%、8.68%、15.16%、21.05%、22.03%。按照8153萬臺的銷量規模計算,智能空調在2018冷年的銷量接近1800萬臺。
在高端產品市場,品牌集中度更高。記者注意到,在智能空調市場,2017年銷量top3品牌的合計份額高達93.37%,2018年上升為93.91%;自清潔空調2017年銷量top3品牌的合計份額也接近90%。達到了88.22%,2018年上升為88.29%。
可見智能空調在未來仍大有可為,其繼續成為未來空調主要研發方向。目前top3品牌就占據了市場9成以上的份額,但智能空調整體滲透率剛剛過20%,這意味著其他品牌依然有機會在整體市場做大的過程中,分得不小的市場蛋糕。
如果智能空調top3品牌份額下降到整體市場8成左右的水平,以及智能空調整體滲透率提升到50%左右,這個市場足以容納更多的品牌加入競爭。
蔡瑩指出,“基本預計2018冷年生產企業的庫存規模大概是4500萬臺左右。”足可見目前空調庫存之多。加之空調市場受房地產、天氣、居民負債等多因素影響,空調行業大起大落,所以也不排除行業會有悲觀情緒的蔓延。
但自2018年空調行業開始轉型,龍頭企業以利潤為導向,產品競爭力成為企業在市場發展的核心,縱然行業發展有反復,中總體回歸到了競爭的本質。
在產品創新方面,除了智能、變頻、高能效空調滲透率不斷提高之外,美的“有涼感無風感”空調、海爾自清潔空調的差異化創新已經在行業形成標志性賣點。另外,圍繞空氣生態圈建設將空調、空凈、新風功能相結合提高空調使用頻率,圍繞空調制熱場景需求進行功能技術的升級優化,也是空調企業提升產品力的重要途徑。
作為變頻空調,將220V 50Hz交流電轉換為直流電是空調一項重要工作。格力智能空調的變壓電路位于空調電路板下方,由一組電感和電流組成。這些電路板的線纜部分全部配有濾波磁環,加強電流穩定性。空調使用的變頻器,內置磁環在主電路上構成的共模電感對共模干擾有較好的抑制作用外,可以很好的抑制變頻器對外的射頻干擾。此外,變頻空調中還會使用到功率因數校正電感、交直流疊加使用的高頻電感、電抗器等多種磁件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