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將驅動全社會的數字化轉型,因為5G將賦予產業新技能,實現產業融合,改變社會。”尤其是隨著智慧城市的浪潮興起之后,5G技術將促進智慧城市建設的高速向前發展。而智能交通作為智慧城市的一部分,其發展也將受益于5G。
廣義認為,智能交通是將先進的傳感器技術、通信技術、數據處理技術、網絡技術、自動控制技術、信息發布技術等有機地運用于整個交通運輸管理體系而建立起的一種實時的、準確的、高效的交通運輸綜合管理和控制系統。而本文則將立足當前的交通建設,對5G技術下的智能交通前景進行簡單展望。
業界普遍認為,隨著商業5G部署的第一波浪潮的興起,智能家居、智能安防、虛擬現實、無人駕駛等行業將受到大大的推動,而其中,效果顯著的將是無人駕駛。
從定義來看,車聯網是以車內網、車際網和車載移動互聯網為基礎,按照約定的通信協議和數據交互標準,在車-X之間,進行無線通訊和信息交換的大系統網絡,是能夠實現智能化交通管理、智能動態信息服務和車輛智能化控制的一體化網絡,是物聯網技術在交通系統領域的典型應用。但實際上,車聯網技術只是在為“無人駕駛”打基礎。
無人駕駛,也稱為自動駕駛依靠人工智能、視覺計算、雷達、監控裝置和全球定位系統協同合作,自動駕駛汽車讓電腦在沒有人類主動的操作下,自動安全地操作機動車輛。
由于無人駕駛需要大量的互聯網接入數據才能夠正常運行的,大量龐大的數據當前的4G網絡已經無法支撐。而5G網絡登場之后,得益于5G技術的連續廣域覆蓋、熱點高容量、低功耗大連接和低時延高可靠四大特性,5G技術能夠對無人駕駛產生的龐大數據進行傳輸和處理,以及提供更精準的地圖定位和更復雜的運算,從而引導無人駕駛高速、穩健、安全發展。
聽起來似乎還是科幻小說里的奇妙旅程,但實際上自動駕駛汽車已經初步實現并已經走進了生活。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自動駕駛是提升道路交通智能化水平、推動交通運輸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也是帶動交通、汽車、通信等產業融合發展的有利契機。
而步入無人駕駛時代,當前的智能道路建設需要加快修建符合自動駕駛的專用道路,以及完善充電充氫設施,以適應無人駕駛車輛的自動充能。
這點是智能交通系統的新發展方向。
智能車路協同系統是基于無線通信、傳感探測等技術進行車路信息獲取,并通過車車、車路信息交互和共享,實現車輛和基礎設施之間智能協同與配合,保證交通安全,提高通行效率,減少城市污染,從而形成的安全、高效和環保的道路交通系統。
智能車路協同系統的內涵有三點,一是強調人-車-路系統協同,二是強調區域大規模聯網聯控,三是強調利用多模式交通網絡與信息交互。由此可以看出,無線通信網絡在智能車路協同中的重要地位。
隨著5G技術的到來,智能車路協同系統的最后一個環節將逐漸完善,并將加快促進道路網、傳感網、控制網、能源網以及管理數據基礎平臺五網的融合,實現不同等級智能車輛在同一道路上的同時運行,從而達到車路協同。
關于這點,在今年的博鰲論壇上,我國工信部部長苗圩表示,已與交通運輸部部長達成共識,在中國公路加快打造數字化、智能化改造,道路的標示、規則將進行智能化改造。在未來,道路標示(如“前方道路施工,請減速慢行”)、紅綠燈等將能根據路況來“自主”的協調控制車行、人行的通行時間。
甚至在科學家腦洞大開的思維中,未來還將出現“虛擬紅綠燈技術”,將行駛權和路權的判斷交給每一輛十字路口附近行駛的汽車,讓它們“集體投票”決定某一方向的某一輛車應該通行還是停下,并通過車載顯示器或抬頭顯示技術,以紅綠燈的形式提醒司機。這意味著每輛車都裝了一套紅綠燈系統,根據紅綠燈指示提醒汽車繼續行駛抑或停止。
高速擁堵的原因有很多,其中高速收費就是造成擁堵的大源頭之一。
其實,電子收費全覆蓋也可看做高速無障礙收費工作的基礎。在專屬的ETC車道上,相關平臺系統將對行駛汽車進行精準實時定位,在進入自動計費路段,將自動結算行駛汽車高速路費信息,跨省收費也將納入自動結算部分。而行駛汽車在接受電子收費信息后,車主將進行網站自主電子繳費,從而省去停車繳費這一過程。
一旦高速無障礙收費工作進入正軌,高速公路將從抬杠到無杠過渡,不停車快速通行也將成為現實。
在智能交通管理系統中,道路意外情況識別是智慧交通管理的重要依據。
當前看來,目前的道路意外情況識別主要依賴攝像頭等圖像采集設備,采集道路交通監控領域的圖像,對道路交通上的車輛圖像、對車輛碰撞事件等車輛進行識別。但這種識別還存在對已發生車輛碰撞事件的當中,未能起到預防作用。
未來的智能攝像頭能對道路交通上的車輛圖像進行結構化分析,在事故未發生之前就能預知車輛短時間的運行狀態,將車輛碰撞事件扼殺的發芽之前。即通過多種手段包括人工智能視頻分析等技術對高速路意外狀況進行預警,從而實現道路交通事故多狀態預識別,避免自動駕駛事故。而這種預識別能力,也是安防行業未來幾年內的發展重點。
在5G、AI物聯網等技術的發展助力下,未來的智慧交通必將向“自動、主動、人性化”靠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