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公布第二批對價值160億美元中國進口商品加征關稅的清單,并宣布該份清單自本月23日起生效。
而值得關注的是,據報道,最新的160億美元的征稅清單將沖擊來自中國的半導體產品,即便其中許多產品中使用的基礎芯片原產地是美國、臺灣或韓國。
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對特朗普政府表示失望
在8月7日美國宣布的160億美元中國商品征稅清單上,包括279種貨品,較原來的284項減少5項,惟最大類別的半導體仍在名單上,其余受影響產品則包括電單車、火車車廂、拖拉機、蒸汽渦輪機、發電機及工字鐵等。
這份征稅清單將沖擊來自中國的半導體產品,即便其中許多產品中使用的基礎芯片原產地是美國、臺灣或韓國。
被加征25%關稅的對象還包括中國的電子產品、塑料制品、化學品和鐵路設備等范圍很廣的商品。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曾表示,這些商品受益于旨在提升中國高科技行業競爭力的“中國制造2025”計劃。
在清單中,涉及到包括擬對原產于美國的片式鉭電容器,片式鋁電解電容器,其他鋁電解電容器,單層瓷介電容器,片式多層瓷介電容器,其他紙介質或塑料介質電容器,其他固定電容器,其他可變或可調(微調)電容器,合成或薄膜式固定碳質電阻器,額定功率≤20W 片式固定電阻器,額定功率>20W 電位器,各種電阻器零件,未錄制信息的閃速存儲器、發光二極管LED、發光二極管顯示屏、電壓≤1000V的電路保護裝置,電壓>60V的繼電器、耗散功率<1W的晶體管、半導體及可控硅等開關元件、>四層和≤四層的印刷電路等加征25%的關稅。
以下是加征25%關稅涉及到半導體產品頁面:
圖為美國對華160億美元商品征稅清單
裁兼執行長紐佛(John Neuffer)當日在一份聲明中強調:“我們已經以最強烈的措辭向政府(美國)表明,對從中國進口的半導體征收關稅將損害美國的芯片制造商,而不是中國。而且這也無助于阻止中國的問題和“性貿易行為”。
因160億美元商品中絕大多數為半導體與相關產品,這將對美國本土的半導體及相關產業造成很大的影響。根據USTR發布的301條款中國進口貨物征稅清單,用于遙控器、自動販賣機的印刷電路組件名列其中。此外,電路板上使用的許多零件如電感器和電容器也面臨關稅。
商務部出手!發布同等規模反制
8月8日晚,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公告,決定對160億美國商品加征25%關稅。中國商務部發言人就此發表談話則說:美方決定自8月23日起對160億美元中國輸美產品加征25%的關稅,又一次將國內法凌駕于國際法之上,是十分無理的做法。中方為維護自身正當權益和多邊貿易體制,不得不做出必要反制,決定對160億美元自美進口產品加征25%的關稅,并與美方同步實施。
中國商務部稱,將從8月23日12時01分起,對333項約160億美元進口的美國商品加征25%關稅,涉及多項能源、化工、汽車、賤金屬、鋼鐵產品、醫療器械設備等產品。這與此前美國決定的8月23日向16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征25%關稅的時間點一樣。
這份最終清單與中國商務部6月公布的草案有所不同,在剔除原油基礎上,保留了汽油、柴油、氣態天然氣等多項能源產品,同時增加了自行車、小轎車、摩托車等多項汽車產品以及魚粉、木廢料、紙或紙板的廢碎品、金屬廢料,這有利于給予美國充分的威懾的同時,最大限度地保護國內消費者和企業利益。被加征關稅的商品從草案中的114項增至333項,但總金額不變。
歐美日韓紛紛在中國建立合資公司
面對特朗普對中國進口芯片加征關稅的制裁,美國半導體工業協會會長諾伊弗在聲明中表示,對從中國進口的半導體產品加征關稅將會損害美國芯片制造商的利益。
此前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提供的數據顯示,在半導體貿易領域,美國對華一直保持著順差,且從中國進口的逾四成半導體產品的生產企業不是美本土企業就是美資企業,為此,SEMI強烈要求USTR在關稅清單上去掉20項半導體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