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美國著名電影演員格勞喬·馬克斯講過一個著名的冷笑話:一天早上,我槍擊了一頭大象,穿著我的睡衣,我不知道它是怎么穿上我的睡衣的。
這句話中充滿了不同于正常邏輯的內涵,和句子與句子之間的巧妙關聯。對于電腦來說,理解這樣的人類語言曾經被認為是“不可能的任務”。
但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能夠和人類實現真正交流的機器正成為現實。它能比你還更能理解你想說的是什么。
遠超人類的成長速度
人工智能的本領還遠不止于此。它可以通過悅耳的女聲和人類的專業辯手進行旁征博引,你來我往的辯論。
有了和人類直接交流的能力之后,它憑借高速的搜索、再檢索能力和學習能力,通過對語義的理解、分析、判斷,為眾多可選用的論據進行評判打分,進而選出最能支持論點、更有說服力的論據。
在 2018 年舊金山辯論賽上,IBM 公司研發的人工智能 Project Debater 成功在“是否應該增加使用遠程醫療”辯論中戰勝了人類辯手。要知道與它對決的對手,是曾在 2016 年獲得以色列國家辯論冠軍的大四女生 Noa Ovadia 和以色列國家辯論協會主席 Dan Zafrir。無論是人類辯手還是 Debater,都是現場拿到辯題并臨時準備。現場觀眾的評價是:整體來看,人類辯手表達更好,但 AI 辯手傳遞信息量的豐富度則更優于人類。
除了這種專業型的智能之外,屬于你自己的人工智能還可能成為最了解你的朋友,通過你對不同問題的回答來分析你的學習曲線,為你量身打造屬于你自己的學習計劃。
人工智能不僅會在身邊陪伴著你,它甚至可能成為你的一部分。你現在如果出門忘記帶手機,是不是就像沒穿衣服一樣,感覺少了點什么,渾身都不自在?
智能手機幫助人與全世界進行溝通和交流,這還只是開頭而已。能夠穿戴在身上的人工智能設備,可以在各方面增強人的感官,成為人身體的延伸。
和人類共同進步
利用先進的技術和互聯網,與人的感官,甚至是神經系統進行聯通,讓人工智能成為人身體的一部分,這種在《鋼鐵俠》電影里出現的場景正在變成現實。
AI 完全不同于人們以前所熟悉的“機器”,對人類社會帶來的沖擊似乎是全方位的。
它不知疲憊,不犯錯誤,不會抱怨,在各個領域都看上去馬上就會超過人類——正是因為過于強大,人工智能的興起在人類社會中引發的不只是激動和喜悅,還有疑惑和擔心。
我們沒法精確的定義人工智能,是因為我們還沒有真正的了解我們自己。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人?人的范疇在哪里?人工智能的進化其實可以讓人類更加了解人的本質。
生物的進化速度要以百萬年的時間來計算,而人工智能卻在以肉眼看得見的速度進化,不斷給人類社會帶來沖擊。
這讓一些人瑟瑟發抖,生怕自己有一天會成為人工智能的奴隸。其實,自從工具產生的那一天起,人類社會的形態就隨著工具的進化不斷改變。無論人工智能多么強大,它都只是幫助人類生活的一種工具而已。
就像是各種機械一樣,人工智能會替代人類做一些繁重的工作,繁瑣的計算,卻沒法代替人類生活。不過 AI 與其他工具不同,它將更深入的改變人類進化的進程。
在未來,人類的主要工作可能會變成操縱和訓練人工智能進行工作,不用自己事必躬親。
現代人感到生活越來越便利,實際上正是因為在自己的周圍,有一個看不見的人工智能網絡,通過大數據分析和各種算法為人提供各種便利條件,這一切都離不開人們將個人數據作為學習資料分享給人工智能。
在未來,人類可能會更愿意交出自己的一部分個人數據以換取生活的便利。讓機器做大部分的體力工作,讓人類來做創造性的工作,這是人類社會以指數形式進步的原因。
說到底,人工智能正在塑造著人類的未來,也在塑造著未來的人類。人工智能不遙遠,也不可怕,它改變著我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為我們帶來便利,它也會和人類共同進步。